几个孩子跟在小姑身后,迈着螃蟹的步伐,一起朝张猎户家里去。

    那可是村里除了三地主家,最好的宅子。比地主家的宅子还结实,房梁下都用木板做了顶的,瓦灰掉不下来。

    舒服着呢,都知道这宅子六百现在压根盖不起来,每间屋子前后都有大大的窗户,清一水的玻璃,这可是头一份,比地主家的窗户都要好。地主家的宅子盖的早,也没有玻璃。

    只是屋子在村里,也卖不了大价钱,开六百都几年卖不出去。

    再高点,就砸在村里,一分钱都卖不出去。

    宅子好,大队可以卖,却不能分给私人住。没有一家会愿意,那会闹翻天。

    杨清走前面,身后一串尾巴,路上遇见不少人,都好笑的问,“清子,你这是放假带娃娃啊?”

    “嗯,没事到处走走。”几个孩子六岁上的都背着适合各自的小背篓,边走边捡小树枝,手里可不闲着。

    农村的孩子,都是做惯农活的,也习惯了手不停。

    走在最前面的年纪最大的那位长辈,反而光着手,一点也没有要捡柴的意思。

    路过的人,都摇摇头。这杨家的闺女,真是,懒。

    走进张猎户的院子,院子里野草丛生,院子里还有没有用过的瓦片,整齐的码放在一起。

    看来是为以后预备的,不多,但怎么看也有几百片瓦。

    杨大海去到队部,走进门就撞到了人,“小叔,我不是故意的。”

    撞到的人是杨大海的亲叔叔,大队支书杨林。

    “毛毛糙糙的干啥子?”杨林一把拍在大侄子的肩膀上。

    “小叔,我爹让我问你,张猎户的那屋卖了没有?”

    杨大海拉着亲叔叔往里面走,生产队的干部都在队部,这事是公事,还是一起说的好。免不得有些人以为两家搞公家的什么鬼。

    “拉啥拉,问张猎户那家的屋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