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时间,内地尤其是西部地区感觉还没有变化,但是沿海地区却早已经轰轰烈烈地干起来了,一批批的个体工商户成立起来,上街一看到处是招牌。

    所以初三到县里,李涯拜访了一圈县里州里的领导,建议他们加大宣传,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州里县里的领导们哭笑不得,道:“州里县里的情况你也清楚,就是化肥厂扩大了,粮食产量增加了,今年日子才好一点,哪有多少钱买东西?城里的个体商户日子也只是刚好过得下去。”

    县长说道:“州长,小李说他出钱让他们寨子开一个大的药厂,这样县里甚至州里其他县的农民也能有些额外收入。只是,他们那里偏僻,厂子得建在城郊,方便运输。”

    “建药厂?这倒是个好事,那就在附近几个镇找地方建就行了。”

    “现在的问题是土地怎么算?按小李的意思,如果土地是县里或者州里的,那还好说,他们按沿海的办法租,但不合资,本来就是生产队建,算是大集体,人多了就不好统一意见,如果再有其他人加入,那更麻烦。”

    这样的集体企业,可比个体更受政策支持,况且发展起来不只是有税收,还能提供药品,增加百姓收入。州长和书记低声沟通了一会,州长说道:“既然他们生产队想建一个集体企业,我们当然要支持,你们先看看选在哪里,我们来协调。”

    李涯说道:“建企业嘛,得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最好是荒坡地,这样也不占用良田。”

    “你是从这里出去的,现在发展得很好!希望你能到州里来投资,这样能直接拉动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好。”州长最后说道。

    李涯摊摊手,无奈地说道:“这里交通太不方便了,就算本地有原料,产品外运也是个大问题。再说,这边能有什么呀?难道开石场卖石头吗?我们这边实在什么都不占啊!”

    “唉!难道注定要受穷嘛!”州长叹息着。

    这里区位太差了,别说现在,就是几十年后也一样,虽然是州,相当于地级市,但是经济相对沿海地区差得太远了。富豪当然有,少。

    一九八三,大不一样,回到上海的李涯发现现在城里变化更大了,治安案件频繁发生。李涯知道,相对于上一世,上海有李涯在,无业游民数量少了很多,真正犯事的大多都是那些闲懒了,天天想着捞偏门赚大钱的,其他地方肯定更乱。这也促使上面决定严、打,虽然严、打存在执行过严,甚至量刑过重的问题,但是在当时狠狠打击了犯罪分子,保证了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安居乐业,也给后来的青年一个警示,千万别走上犯罪的道路。

    街面不太平,李涯决定每天陪舒月去上班。虽然舒月每天上班是开车,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遇到真敢拦车抢劫的,那可就严重了。敢拦车抢劫,都是不怕死的亡命之徒,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在意,更不会在意别人的生命。

    第二天舒月起床,李涯也迷迷糊糊地跟着起床,舒月问道:“怎么起床了,要去哪里?我送你去。”

    李涯打着哈欠说道:“陪你去上班啊。”

    “怎么想起陪我去上班了?”舒月说道,“这一年多你还从来没有起这么早过。”

    “你难道没发现街面越来越乱了?治安案件数量直线上升,偷盗、劫道经常发生,甚至还有明抢。”李涯说道,“虽然你是开车上班,但是也得防备。真遇到敢拦车的,那就危险了。这段时间我跟着,也不用在家里担心,等过些天招两个身手好的退伍女兵再说,保证你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舒月听着李涯的话,心里欢喜。两人结婚三年了,平日里都是鸡毛蒜皮的家常话,少有像这样的情话。

    抱着李涯在他脸上使劲亲了一个。李涯循着就想来个长吻,舒月推开李涯的脸笑道:“先去刷牙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