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科考共分为三级。
第一级为院试,考试者统称童生,考试范围是州县,合格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从此脱离了平民阶层,拥有了一定特权,免役税,上堂不必下跪。秀才也是很难考的,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十。
第二级为乡试,全省统考,三年一考,考试过关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只有百分之十的秀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而举人的录取率又不足百分之三。也就是说,一万个秀才,只能产生三十个举人,妥妥的地狱难度。
明朝初年人才奇缺,乡试不限录取名额,只要水平到了就录取。
到了朱高炽洪熙年间,开始有了定额。
到朱祁镇正统年间,乡试录取名额被固定下来。
南直隶一百五十名。
北直隶一百名。
江西六十五名,
浙江六十名。
福建五十五名。
直至最少的云南为二十名。
乡试是道分水岭,考中者继续往前冲,未中者打道回府,一辈子做个穷秀才。
第三级为会试,一群人均清北水平举人己是人中龙凤,再从其中选出一群蛊王,其惨烈程度不问可知。
考中者称为贡生,第一名叫做会元,人尖子中的人尖子。
会试之后还有殿试,仅做排名,一律不做黜落。
经过这一程序,进士就成了"天子门生",非常之光宗耀祖。
一甲进士三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