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卖梨古风小说网>灵异科幻>重生之动力时代 > 第229章 华夏的工业体系现状
    杨卫平的第三个提案,不仅是得到了国防科工委全体党委领导成员的双手赞成,而是还赢得了这些老同志们的尊重,并更进一步地拉近了大家相互之间的距离。

    散会后,杨卫平跟政委刘光荣、常务副主任邹华,三人碰了下头,开了个小会,就国防科工委的具体工作分工进行了协商安排。

    当惯了甩手掌柜的杨卫平,把主持日常工作的担子全交给了常务副主任邹华,而且还声称,没有特殊情况,他一般是不会插手国防科工委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还得请老同志多辛苦一下。

    邹华和刘光荣心里都清楚,杨主任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京城第一机床厂的两款精密机床亲自带队攻关,也就没跟杨主任客气。

    将工作安排交待了之后,杨卫平甚至都没等办公厅主任李正元为他安排秘书,就带着孟守正和郭尚毅两名警卫员,驱车直奔紫禁城。

    对于成立一家新型的专业性极强的精密集团化企业,一号首长和二号首长当然是全力支持。

    第二天,国.务.院办公厅就向一机部、二机部、三机部、四机部、五机部、六机部、七机部、轻工业部八个部委,以及全国各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华夏人民共和国第xx号令,要求各部委和各省委省政计,无条件配合国防科工委下达的人事调令。

    这么一来,一场遍及全国各地各大、中型机床制造厂的人事调动,悄然拉开了序幕。

    京城第一机床厂,也于当天正式更名挂牌为华夏精密集团总公司,行政归属国防科工委。国家财政拔款五千万华元,用于厂区扩建、设备采购、职工家属区兴建等工程项目。

    1978年,正是从1958年开始准备的“大三线”宏伟工程的收官年。

    大三线建设是新华夏在1958年开筹备,1964年启动,至1978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蜀省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华夏民族的“战略大后方”!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新华夏建立,当时华夏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

    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

    而在沿海地区,以沪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一旦战争开始。华夏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华夏”。

    在四蜀省和西南地区,部署全套**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用心可谓极其良苦!

    华夏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