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卖梨古风小说网>奇幻玄幻>极品风水师(徐公子锗许) > 第二百一十三章 古寺疑云
    那空山行旅图上的背景,倒像是四川蜀山般的蜀道一般,崎岖不平山道狭窄,那年老的和尚衣着普通,在山间道中低头施施前行,令丰虚道长感到吃惊的是,这个僧人的年纪,从画卷的角度看不出这僧人的年纪到底有多大?

    丰虚道长只觉得画中的年轻人,满面全是重重叠叠的皱纹,牙齿显然全都掉了,所以口部形成了一个凹痕,画卷中的僧人他睁大着眼睛,但是一看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瞎子,一个如此年老的瞎眼和尚,却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崎岖而行,如此鲜明的对比,显得极其诡异。

    本来丰虚道长未来五台山之前,就已经对五台山岁数最大的元智禅师多有耳闻,元智禅师在五台山,无疑是资格最老、智慧最深的一位,从小就瞎了眼。这位禅师的智慧,远近知名,连蒙古佛教的宗师也要慕名来向他请教疑难,不过若不是有缘,想见他一面都难,远道而来的人,能够隔着门,听到他一两句指点,已经十分难得。

    丰虚道长心中预期,会在这座小殿中看到甚么怪异莫名的东西,可是却并未曾看到甚么,虽然房间中的人,就算一动都不动的,都透着一股莫名的诡异,但实在没有甚么特别。丰虚道长皱了下眉头,神情疑惑地向法程望去,法程向他作了一个手势,向前指了一指。

    屋内一时之间很安静,丰虚道长循着法程所指看去,他的视线,接触到了法程指着、要他看的东西,就是那卷空山行旅图,不过法程指的是《空山行旅图》上边刻着的是一句诗-----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这是唐朝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一段流传千古的诗句,在历史上,贾岛一位佛学诗人,他的堂弟无可隐居修行,终成高僧,而贾岛本人以苦吟诗人著称。苦吟二字,直白地说,颇有些书呆子气。不过贾岛比书呆子更甚,诚如他自己所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他要是一天不作诗,便觉心中荒芜,宛如废井,可以想见对于创作是如何的勤勉了。

    好友王建说他“尽日吟诗坐忍饥”,肚子挨饿不算,有时骑驴出去,只顾着吟诗,驴放到田里也不知跑哪儿去了。写作的时候,冥思苦想,心中有诗,目中无人,贾岛本人最出名的一首诗应该属于《忆江上吴处士》,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这句诗名满长安。

    丰虚道长看到墙上画卷上题的诗句,仍然不明白自己要明白些甚么,那只有一个可能,自己未领会到其中真意,不过他知道现在房中的四人眼光,都时时刻刻的注视着那画卷,

    其中两个僧人笔直站着的,双眼之中,都闪着一种异样的光芒,盯着那幅画卷在看,像是想把那幅画卷看穿一般。

    那侧身而卧的和尚,一手托腮,另一手放在地上,丰虚道长这时才注意到,他平放在地上的那只手,四指屈着,只有中指伸向前,指着那画卷。最后的那个和尚却是丰虚道长的老熟人了,普法禅师端坐在蒲团之上,双手的姿态也相当特别,双眼目视着画卷不知道看了多久。

    丰虚道长足足盯着那块石头看了好几分钟,竭力想着出它有甚么与众不同之处,甚至运转起风水秘法来看那幅悬在墙上的画卷,但是那只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画卷,没有任何的奇特之处,。

    丰虚道长又向法程看去,看到法程也正在望向他,充满了希望,显然是希望他能给以答案。丰虚道长皱了下眉头,只好十分抱歉地作了一个手势。他想说甚么,可是房间中的气氛是如此肃穆,使他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不过,丰虚道长根本不必说甚么,他的神情和手势,已经说明了一切,年老踏实的法程立时失望,缓缓摇了摇头。丰虚道长又向他作了一个手势,示意是不是可以和他一起离开,好让他说话。

    一身黄袍的法程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后退了一步,打开门率先出了门去。

    劲风又令得烛光晃起来,那十盏长命灯和几个人的影子,也在房间的四壁摇动着,看来很是古怪。

    法程和丰虚道长一走出来,就把门关上,丰虚道长再也压制不住自己心中的疑问道:“恕在下愚钝,我不知道那幅画卷到底与佛念转世有何关系,以至于你们几人要在哪里参禅?”法程并没有立时回答,又把丰虚道长带回了原来的小房间之中。

    良久良久,法程等丰虚道长讲完,他才道:“你知道这幅画卷是怎么来的?”

    丰虚道长愣了一下,并未直接回答,摇了摇头不吭声。

    法程继续道:“这幅画卷是我们五台山‘尊法禅师’—元智禅师生前遗留下来的,是他圆寂之前亲身绘制,按照禅理而言,是预示着元智禅师的佛念转世的讯息。